蒙特阿尔班——主广场
位于“美洲虎山”顶端的萨波特克文明核心祭祀中心;两端由北平台和南平台环抱,四周分布着庙宇、贵族宅邸及主要的球场。位置与布局
主广场位于瓦哈卡谷地平原之上约400米的“美洲虎山”山顶。它的两端由北平台与南平台限定,可通过宏伟的阶梯到达;东西两侧分布着支撑庙宇与贵族宅邸的多座土丘。广场东北部设有主要的I形球场,紧邻广场区 [2] [3]。广场中央排列着一系列土丘(如G、H、I号建筑以及略呈五边形的J号建筑),将广场视觉上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[2] [3]。尺寸与朝向
根据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(INAH)及学术描述,广场近似矩形,约300米(南北向)×180–200米(东西向) [1][2]。大多数建筑遵循遗址的基本方位格局,唯独J号建筑有意偏离轴线,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天文观测相关 [5]。建筑与地表
广场的石膏地面为游行、庆典与国家仪式创造了极高的可见度。建筑布局强调环绕广场的庙宇立面,而北平台与南平台的宏大阶梯在轴线两端构成框架——这类设计强化了权威与仪式行动的戏剧性 [3]。“舞者”与铭文浮雕
广场西侧的L号建筑及邻近结构保存了著名的“舞者”(Danzantes)浮雕——超过300块玄武岩石板,描绘了扭曲或受伤的俘虏形象,并配有可能代表姓名或地名的象形文字。早期学者误认为这些人物在“跳舞”,而现代研究认为它们是被征服者或祭祀牺牲者的形象 [3] [6]。J号建筑与征服石碑
J号建筑是位于广场中轴线上的独特五边形建筑。其墙壁嵌入了数十块刻有铭文的石板,通常被称为“征服石碑”(lajas de conquista),其上记录的地名符号被解释为蒙特阿尔班统治者所征服的城镇 [4]。该建筑的朝向长期成为学术焦点,经典论文曾提出其与天文观测的可能联系 [5]。考古研究与地下建筑
早期由阿方索·卡索领导的大规模发掘记录了广场上大部分可见雕塑与建筑。近期的地球物理探测(包括地面穿透雷达、磁力梯度测量与电阻法)揭示了主广场地表下的埋藏建筑,包括方形结构,年代介于达尼班时期(公元前500–300年)与尼萨时期(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)之间,证实该广场在数百年间经历多次重建 [8] [7]。参观提示
如欲拍摄全景照片,可登上北平台俯瞰主广场及南平台。许多游客按照顺时针路线游览:南平台 → 中轴建筑群(包括J号)→ 东侧庙宇与球场 → 北平台 → 西侧体系(M/IV系统、L号建筑及“舞者”浮雕),以体会仪式动线的编排。相关 MAHC WIKI 条目
参考文献
- INAH — Monte Albán (Lugares INAH)。(人工整平与抹面;广场约300×200米;公众容量。)
- UNESCO 世界遗产中心 — 瓦哈卡历史中心与蒙特阿尔班考古遗址。(仪式核心;300米广场;平台与球场结构。)
-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《海尔布伦时间轴》— “蒙特阿尔班” 与 “蒙特阿尔班:神圣建筑”。(广场环境;周边土丘;“舞者”群像。)
-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— “墨西哥,公元1–500年”。(J号铭文与征服地名。)
- Aveni, A. F. (1972)《蒙特阿尔班J号土丘:可能的天文取向》。《美国古物》,37(4): 501–505。JSTOR。
- Orr, H. M. (1993)《蒙特阿尔班L号建筑的“舞者”浮雕》。FAMSI 报告。PDF。(早期浮雕文献;俘虏与象形文字。)
- 《考古学杂志》(AIA)。“蒙特阿尔班主广场下发现方形结构。”(2020年地球物理发现新闻摘要。)
- Levine, M. N. 等(2021)。《蒙特阿尔班的隐藏过去:地下建筑与社会政治变革》。《拉丁美洲古物》。Cambridg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