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特阿尔班 — L号建筑
L号建筑是蒙特阿尔班早期的礼仪性建筑,以其与“舞者浮雕”(Danzantes)的关联而闻名,是该遗址萨波特克文明奠基时期最古老的建筑特征之一。位置与布局
L号建筑位于主广场西南角,属于环绕中央广场(约300米×200米)的西侧建筑群。该建筑建于高台之上,通过11级台阶通向铺有灰泥的平面。北侧有一条隧道与相邻区域相连,内部还发现额外的楼梯与栏杆结构。建筑方向与广场的南北轴线一致,与南侧的M号建筑及中央的J号建筑紧密相关,反映出它在游行轴线中的核心地位。测量数据显示,其内部墙体存在约52厘米(20.5英寸)的错位,显示出复杂的空间布局。[1] [4]建筑结构
L号建筑建于蒙特阿尔班 I 期(公元前500–100年),体现了萨波特克早期建筑技术:以大块矩形石板(立石)垂直与水平交替砌筑包面,内部为碎石填充。建筑为阶梯式平台,墙体倾斜(talud样式),与附近K号土墩中6米高的例子类似。中央有台阶,两侧设栏杆。建筑经历多个阶段:最初为护墙,随后增建为金字塔式平台;后来被古典时期(公元前100–公元900年)的新建层覆盖,使原结构的南北部分被截短。表面覆盖灰泥,并与礼仪朝向保持一致。考古学分析表明,墙体位置的差异源于阶段性扩建,没有未经证实的推测。[1] [5]雕刻与文字
L号建筑以其装饰性护墙闻名,墙上镶嵌着被称为“舞者”(Danzantes)的雕刻石板。这些超过300块的石板刻有裸体扭曲的人物,被认为是祭品或俘虏,常伴随血流线条与象形文字。这些浅浮雕排列成交替的直立与水平行,包含命名符号与日期,是早期萨波特克象形系统的代表,亦显示出奥尔梅克风格的影响。尽管“舞者浮雕”是该建筑的标志性元素,其象征意义与学术解读详见相关词条《舞者浮雕》。部分石板后来被重新用于遗址的其他建筑中。[1] [3]考古研究
关于L号建筑的最早记录可追溯至1806年,由吉列尔莫·杜帕克斯(Guillermo Dupaix)撰写。1902年,莱奥波尔多·巴特雷斯(Leopoldo Batres)进行了早期发掘。1931–1949年,阿方索·卡索(Alfonso Caso)主持的蒙特阿尔班项目揭露了楼梯、分层平台与舞者浮雕墙,并通过陶片确立其属晚期蒙特阿尔班 I 期。1990年代,马库斯·温特(Marcus Winter)的“蒙特阿尔班特别项目”探索了北部隧道,揭示了建造序列与墓葬。希瑟·S·奥尔(Heather S. Orr)于2002年的研究通过探坑(深7.05米)与地层分析记录了L北区,并结合地球物理数据。现代研究运用放射性碳测定与陶器分期法,确认其在早期国家形成中的作用,但由于后期覆盖,确切尺寸仍存在争议。[1] [6]参观提示
游客可在主广场平面处最佳观赏L号建筑,并沿中央台阶上行近距离观察护墙与舞者浮雕廊。推荐沿逆时针路线游览,以理解当时礼仪性的行进路径。由于地势较高,该建筑提供了俯瞰广场及周边结构的理想视角,有助于理解仪式动线与建筑之间的关系。[4]相关 MAHC 维基条目
- 主广场
- 舞者浮雕
- J号建筑
- 南平台
参考资料
- Orr, Heather S. (2002). “蒙特阿尔班L号建筑的舞者浮雕”。FAMSI美索美洲研究基金会。http://www.famsi.org/reports/93003/93003Orr01.pdf 技术报告。
-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(1987)。《瓦哈卡历史中心与蒙特阿尔班考古遗址》。https://whc.unesco.org/en/list/415/
- Marcus, Joyce, & Flannery, Kent V. (1996).《萨波特克文明:墨西哥瓦哈卡谷的城市社会演化》。Thames & Hudson出版社。
- INAH.《蒙特阿尔班》。https://lugares.inah.gob.mx/en/node/4351
- Urcid, Javier & Joyce, Arthur A. (2014).《蒙特阿尔班主广场的早期变革与政治影响(公元前500–公元200)》收录于《美索美洲广场》,科罗拉多大学出版社。https://www.colorado.edu/rioverdearchaeology/sites/default/files/attached-files/urcid_and_joyce_2014.pdf
- Caso, Alfonso; Bernal, Ignacio; Acosta, Jorge R. (1967).《蒙特阿尔班陶器》。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(INAH)。